疫情反复,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您查收

来源: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12日 转发至:

心理调适指南 

学生篇&家长篇&教师篇 

近期,省内疫情的反弹 , 

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, 

也让部分老师同学产生了 

诸如焦虑、烦躁、恐慌等负面情绪。 

如何更好应对这些情绪? 

希望以下分享能助你找到答案 

 

学 生 篇

 

焦虑、恐慌源自于我们想掌控一些无法掌控的事,对未来、事件结果和自己表现的过度担忧和过度思考,这也会给大脑带来极大负担。 

一、不恐慌、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。做好个人防护,遵守防疫的各项规定。

二、规律作息,养成良好习惯。饮食有节,适量运动;广泛阅读,陶冶情操;培养技能,做力所能及的家务。

三、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。

(一)转移注意。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舒适的事情,如看书、听音乐、运动、做家务、聊天等。

(二)接受现状。疫情突然严峻,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恐慌、无助,这是很自然的反应,接受它,不必过分强求自己。

(三)合理宣泄。当有焦虑、愤怒等情绪,或者感到沮丧、孤独时,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。比如,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倾诉,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或唱歌、跳舞等,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。

(四)积极自我暗示。要选择一些积极的、肯定式的、富有激励性的语言,并反复强化。如“我一定能克服困难”、“我一定能战胜自己”、“我今天很棒”等。

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请同学们做好自我觉察及自我关怀,如有需要请及时求助。

 

家长篇

 

当前形势下,我们出现的紧张、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,而且适度的焦虑可以让自己对防止新冠病毒保持必要的警惕,总之,你的焦虑很正常。我们要适度关注疫情信息,让准确的、官方的消息成为获取信息的来源,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:我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,而不是将其变为恐慌。 

一、避免过分关注。

有了基本防范措施以后,就不必对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界信息过分关注,应当将注意力投入到更积极、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二、作息规律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
家长要关注孩子起居作息,尽量与日常上课作息保持一致;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,固定学习的场所;耐心地启发和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;积极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,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
三、保持情绪稳定,做好亲子沟通。

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,注重孩子的防护措施,营造安全、和谐的家庭氛围,多鼓励和肯定孩子,帮助孩子科学客观地了解疫情。对出现烦躁不安、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表现的孩子,通过增强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。避免亲子冲突,当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,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时,需要及时寻求心理专业的帮助。

四、积极回应孩子疑问。

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,包括疫情、疾病、死亡等问题,家长要保持温和、耐心的态度,不回避、不批评、不忌讳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给予适宜的回答。

 

教 师 篇

 

教师在生活中承担了多种社会角色,在这场疫情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,很多人感到担忧、焦躁、不安、惶恐……调整心态、排解焦虑可以采取如下方式: 

一、关注官方首发疫情动态,不在社交平台发布不确定信息,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防护工作。

二、关爱自己,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。

(一)换角色。根据防疫要求,我们要联络学生、家长上报信息,情况繁杂,工作压力大,但每一次信息上报工作,对于抗疫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我们要积极发挥作用,做传播正能量的使者。

(二)换环境。通过多阅读,听音乐,做运动,与家人互动等方法缓解压力。

(三)换方式。合理安排时间,专注当下任务,高效处理,保持适当的休息节奏。

三、用心陪伴,成为学生的心灵守护者

教师要用自身积极的心态、科学的指导来陪伴学生。对有需要的学生,给予恰当的安抚、指导或向学校心理专业人员反映以获得专业支持。学习有关心理防护的知识,了解可以提供心理防护的机构信息,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 

家校携手,共克时艰

 

应对更为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需要家校社协同合作,请家长及时关注学校家长群,客观了解疫情发展的情况和新的防疫要求,进行积极的家校沟通,配合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工作,同时关注孩子在家的心理健康状况,如有需要可指导孩子及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心理疏导。

附:校内外心理援助热线 

一、华南师范大学“心晴热线”电话:18011959205(微信同号) 8:00-21:00

二、佛山市心理援助热线:0757-82667888(24小时)

三、(区团委)——南海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心理援助热线:0757-81212355,每周二至周六9:00-21:00

四、区卫生健康局 

咨询服务热线:81812345,每天8:00-20:00热线直接连接到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,由心理专家为市民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。

五、南海区妇联 

区、镇妇联设有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维站和妇女维权热线12338,根据来电来访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要,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。

六、南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 

杨老师:15626484373

刘老师:18851091728

马老师:136054637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