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家学习心理调适系列 学生篇(三):保持平常心,应对疫情新形势

来源: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:2022年12月13日 转发至:
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《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》的出台,疫情防控政策宽松了,大家反而感觉身处的环境不安全了,害怕被感染,出现焦虑情绪,无心应对正常学习生活,那么,我们该如何面对新形势呢?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微课《疫情“松了”,为何你的心里却有些发“紧”?》,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形势,收获启发,汲取力量!

原因分析

1.标签固化

2.慢性应激

3.迷茫无助


如何积极应对



1.做好功课

通过官方媒体了解目前新冠病毒的致病特点,以及如果发生感染,需要观察哪些症状,如何对症处理,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愈,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诊,有哪些就诊流程等,将这些对策详细整理出来,做到心中有数。

2.改变参照

疫情前,我们的参照是过去那个平静有序的生活。疫情中,我们的参照变成习惯了严管严防又相对安全的生活,在疫情政策调整新阶段,学会不断改变参照,就会对逐渐恢复自由和社会复苏充满希望。

3.认真规划

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需求和目标,包括哪些事情比较紧迫,需要必须完成,哪些事情可以选择性完成或者延后处理,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优势,考虑如何完成这些事情。

4.关注当下

多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,减少回忆过去以及盲目担忧未来。想象有这样一个瓶子,出现胡思乱想或评判的声音,就把它们塞到瓶子里,把瓶口封上扔一边,完成这个过程就跳出来了,然后转移注意力,感受内心逐步放松的状态。

5.积极赋能

(1)动作赋能:拥抱自己,学做蝴蝶拍,跑步、跳舞、打球等。

(2)优势赋能:尝试学会王婆卖瓜,自己夸,盘点自己的“闪光点”,坚持下去就会出彩,少年没有乌托邦,心向远方自明朗;找到环境优势:满目是惊喜,所遇皆良人。

(3)情绪赋能:对负面情绪像款待客人一样好好对待它,然后请它离开,或者向知心朋友倾诉和宣泄,懂得释放。


同学们,人在经过具有挑战性的生命境遇历练后,会发展出更高的适应水平、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,激发勇气、慷慨、宽容等潜在资源。相信生活会始终善待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,打破慌乱,行动起来,珍惜生命的宝贵,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,生活终将回到正轨,我们正走在迎来春天的路上!

以上资料来源:师专心悦工坊公众号,心理微课│疫情“松了”,为何你的心里却有些发“紧”?


心理援助热线电话


居家学习期间,如果您感到持续困惑、压抑、抑郁、焦虑、情绪低落等情绪问题,并逐渐开始影响您的日常生活时,要学会主动求助温馨提示:可以将此心理援助热线保存到通讯录中。


 

佛山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57-82667888;

南海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:0757-81212355,每天9:00—21:00;

华南师范大学“心晴热线”:1号线18011959205、2号线15626197578,服务时间:每天9:00—21:00。

我校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线上预约:

提前与心理老师预约咨询时间,心理老师进行“一对一”语音线上辅导(时长40分钟左右)。若您的问题心理教师无法解决,心理教师会提供更合适的转介信息。

服装部、财经部:杨老师 QQ:670079127

智能部、电商部:陆老师 QQ:2756820963

智造部、酒管部:刘老师 QQ:1826832562

时间:周一到周五 8:20-11:30,14:30-17:30,请加心理辅导老师QQ时,请备注好自己的班别和姓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