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上午,由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、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年度“全国科普月”南海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走进南海理工校园,培训处精心组织服装专业学生参与。西樵香云纱博物馆馆长张绍景受邀主讲,从香云纱的千年历史脉络、独特文化价值切入,深入解读其核心工艺奥秘,并以坯纱织造为重点,生动呈现传统技艺细节与现代创新应用成果。现场学生兴致盎然,围绕工艺传承、设计融合等话题积极提问,互动氛围热烈,让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实现深度衔接。
讲座嘉宾:张绍景
西樵香云纱丝绸博物馆馆长,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(坯纱)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九三学社社员,广东省纺织大工匠,南海大城工匠,中国丝绸协会会员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员,中国服装设计师会员,北京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。
2016年美在珠江”珠宝模特大赛总决赛服装总设计师,设计的香云纱服装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。
2017年设计香云纱服装获得南海十大手信”最具创意奖”,参加工艺美术原创设计文创主题展获得“”最佳工艺实用奖”金奖。
2018年文创作品《拥抱》参加中国丝绸博览会获得铜奖。《香云纱作品》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。
2021年设计的香云纱面料参加第43届中国春夏流行面料获得优秀奖。第47届(2022-2023)中国春夏流行面料获得铜奖。
2025年第十届全国优秀纺织面料设计师。2025年5月获颁:佛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。9月:设计《香云纱麒麟纹》面料获得创新设计一等奖。
作为未来服装行业的潜在从业者,南海理工服装专业学生对传统面料的认知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。讲座中,张绍景馆长从香云纱的历史根源切入,带领师生追溯其在南海西樵的起源故事,解读“响云纱”名称的由来,还原明清时期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丝绸产业的紧密关联,并强调香云纱染整技艺(2008年)、坯纱织造技艺(2015年)先后入选国家级、市级非遗名录的文化分量,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背景,让师生深刻理解这一面料背后的历史厚重感。
核心工艺解析环节,张馆长以“织造-染整-晒莨-整理”全流程为脉络,用生动的案例和细节化讲解,揭开香云纱制作的“神秘面纱”:从坯纱织造中解丝、拔丝、打纬的基础工序,到浆经油经时胶质物的选择与使用,再到打花纸工艺中胜利花、万字花等传统纹样的呈现;从染整环节“三浸三晒”的古法智慧,到珠三角特有河泥与薯莨单宁酸反应的媒染原理,每一个步骤都展现着传统技艺的精妙。他还特别分享了团队多年复原提花织机的历程,让师生看到传统技艺在坚守中的技术突破,感受到工匠们的执着与匠心。
当话题转向现代创新,讲座氛围愈发热烈。张馆长展示了香云纱从传统面料向多元领域延伸的精彩实践:既有融入麒麟纹、金锭纹的时尚面料设计,也有跨界打造的非遗医用口罩、香云纱纹理瓷砖,还有香囊、真丝枕等充满生活美学的文创产品。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斩获中国流行面料奖、“南海十大手信”等荣誉,更让师生直观看到非遗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,启发大家思考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应用路径。
互动环节成为本次讲座的“亮点时刻”。张馆长现场展示香云纱的原材料薯莨以及香云纱制作的成品眼罩;同时详细讲解香云纱的研发、染色、烘干、保养、创新运用,从水洗温度到晾晒方式,再到储存注意事项,逐一解答学生关于面料应用、设计适配的疑问,为大家的专业学习提供实用参考。
此次活动不仅填补了学生对传统面料知识的空白,更激发了大家对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探索热情。未来,南海理工将继续推动非遗文化与专业教育深度结合,助力青年学子在传承中创新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。